EN

简历

自述

作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也是当代雕塑范畴里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安尼施·卡普尔1954年生于印度孟买 ,从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他迁居伦敦并在霍恩西艺术大学及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并在1990年和1991年分获威尼斯双年展新秀艺术家奖和英国特纳奖。过去二十年中,安尼施·卡普尔曾在伦敦及世界各地如巴塞尔美术馆、泰特美术馆、伦敦的黑瓦德画廊、马德里的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及波尔多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他等地举办个展,并曾经参加包括在北京常青画廊、白教堂艺术画廊、伦敦的香格纳画廊,卡塞尔的卡塞尔文献展、斯德哥摩尔的现代博物馆、国立网球场美术馆和巴黎的蓬皮杜中心, 南特美术馆等地举办的群展。

安尼施·卡普尔因作品中洋溢着的关注艺术与生态的抒情气质而享誉雕塑界。他在艺术创作中融汇了东西方的文化。经常的印度之旅也使他的雕塑作品充满了强大精神力量和神秘感,他早期的作品将沙石、大理石和板岩等自然材料涂上色彩艳丽的粗糙色粉创造了由内而外的闪耀光芒,或把彩色粉末以不同的造型出现,灵感取自于印度市场和寺庙里常出现的彩色粉末堆成的小丘。卡普尔早期的颜料雕塑,比如他1982年完成的作品“白色的沙,红色的谷粒,和很多花”就是这一类型创作的体现。随后安尼施·卡普尔的作品开始更多的运用固体,他的石头类雕塑作品上往往有孔径和腔的体现,往往有暗示物质与精神,光与黑暗,肉体和身心,男性和女性等双重意味。20世纪90年代早期,他通过在石头的侧面打孔创造了一种更具神秘感的斜面,而在作品《地球(The Earth)》(1992,安装在圣地亚哥,CA, Mus. A.; 得梅因, IA, A. Cent.; 渥太华, N.G.等地)中,他从美术馆的地板上切去了一个圆形,让人们体会阴性空隙的奇妙效果。这一时期的其他作品中,他运用富有丰富的想象力把完全不相联系的材料结合成神秘的结构,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材料的内部平衡和协调状态上。

真正让安尼施·卡普尔声名鹊起的是他创作的大型雕塑作品,他用简单的造型和巨大的尺寸营造出一种让人凝神的氛围,作品折射和营造的黑暗地带唤起了观众的神秘感受。带有触感和反射的表面像是一种邀请,邀请观者参与到作品之中。位于芝加哥世纪公园的Cloud Gate(云门)是安尼施·卡普尔的代表作之一。芝加哥人把它称之为“豆子”,这件酷似一颗豆子的雕塑是由多块不锈钢板高度抛光焊接而成的,整个雕塑高达33英尺,重量为110吨。芝加哥的城市景观投射到这颗豆子上,其弧度,凹凸,和图像的反射与周围景象兼收并蓄之后使观者获得更为广阔和奇妙的感受。该作品充分表现了安尼施·卡普尔所强调的雕塑和周围空间达成交流和氛围的创作意图。

此外安尼施·卡普尔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红色,他如是表述: “红色具有某种含蓄和主动的性征,这让我着迷,我总是想用红色创作作品”。在安尼施·卡普尔所有运用红色的作品中,Svayambh是其代表作之一。Svayambh是安尼施·卡普尔在2007年推出的作品,作品主体是一个1.5米的巨大红色蜡块,蜡块像车厢一样被安放在一个红色移动轨道上,这个红色蜡块以一种几乎感觉不到的速度移动。Svayambh在梵语里是自我生成或自动生成的意思,红色蜡烛块像如同自我生成的创伤打开了另外的精神反射空间,用简单有力的方式实现了一种极具震撼的效应。正如安尼施·卡普尔所说,“一个真实的物体往往能导致一个非物质的感受”, Svayambh营造出来的景象超出了眼见的范畴,进入了另外一个精神层面,实现现象和精神之间进行的对话。

安尼施·卡普尔的作品既可以是神秘的又是沉思的,他作品中保持不变的是对于艺术精神功能、信仰和普遍真理探寻的关注。继2009年在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个人大展之后,安尼施·卡普尔十年来首次在伦敦之外的曼彻斯特艺术馆(Manchester Art Gallery)举办个展“闪回”(Flashback),由英国艺术委员会收藏(Art Council Collection)组织策展并从2011年3月5日展至2011年6月5日。本展将分别于2011年10月19日至2012年3月11日在诺丁汉城堡博物馆和艺术廊(Nottingham Castle Museum & Art Gallery)和2012年6月16日至10月4日之间在约克郡雕塑公园郎赛德画廊(Longside Gallery, Yorkshire Sculpture Park)巡展。

艺讯网海外记者:王姝

安尼施·卡普尔

2011.03.11   安尼施·卡普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