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简历

自述

罗工柳(1916-2004),中国现代著名油画家、版画家、美术教育家,广东开平人。早年就读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武汉政治部第三厅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并随“鲁艺木刻工作团”深入太行山敌后根据地,负责《新华日报(华北版)》美术工作。抗战胜利后,曾先后任教于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建国初期,参与创建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1952年,随“中国文艺工作者战地访问团”赴抗美援朝前线战地写生。1953年,参加文化部组织的“麦积山考察团”考察研究麦积山石窟艺术。1955至1958年赴苏联入列宾美术学院专修油画。1959年,中央美院油画首创工作室制,他主持“罗工柳工作室”的教学,1960年改为油画系第二工作室。1961年至1963年,他主持油画研究班的教学工作。1950至1985年,罗工柳作为人民币设计组的组长,组织并亲自参与了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协书记处书记、美协常务理事等职。2003年被文化部授予造型艺术成就奖。

罗工柳早年主要从事版画创作,作品表现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代表作有《我不死鬼子莫活》《李有才板话》《马本斋的母亲》等。1949年后多作油画,他的油画以描绘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在探索中国油画自己的发展道路方面做出了贡献,代表作《地道战》、《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前仆后继》、《毛主席在井冈山》等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罗工柳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同时主持文化部主办的油画研究班和中央美院油画系罗工柳工作室的教学工作。他的艺术思想和在油研班贯彻的教学方法对中国油画创作和油画教学产生了广泛影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1916年1月5日,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月山镇,原名瑞和。
1935 年,罗工柳在广东自学绘画。
1936年  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随杭州艺专师生撤离西迁,投入抗敌宣传活动。
1938年  到武汉政治部第三厅艺术处美术科,负责木刻组织工作。6月,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年底加入“鲁艺木刻工作团”,赴抗日前线开展宣传工作。
1939年  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美术编辑,从事木刻工作。
1946年  任北方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主任。
1949年  进入北平,任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党支部书记。为赵树理的著作《小二黑结婚》创作木刻插图。
1950年  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的筹建工作,担任党组成员、党总支副书记,同时兼任美术干部训练班副主任。应中国人民银行邀请,开始人民币的设计工作,此后担任该项工作35年。
1951年  创作革命历史画《地道战》和《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1952年  参加以巴金为团长的“中国文艺工作者战地访问团”赴抗美援朝前线体验生活、战地写生。
1953年  任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副教授。参加中央文化部组织的“麦积山考察团”,赴甘肃天水考察研究麦积山古代石窟艺术。
1955至1958年  赴苏联留学,入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进修油画。期间,在莫斯科临摹列宾《伊凡杀子》等名作。
1953年7月,罗工柳(中)在麦积山临摹壁画罗工柳在莫斯科临摹《伊凡杀子》
1958年  从苏联学成归国,参加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建馆工作,组织部分全国著名画家进行革命历史画创作。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1959年   第一次上井冈山,收集创作素材。创作油画《前仆后继》。
1961年  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和油画研究班的教学工作。创作革命历史画《毛主席在井冈山》。
1970年  随中央美院被下放到河北磁县部队农场劳动。
1977年  恢复中央美术学院的工作,任领导小组成员。
1979年  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患直肠癌,做切除手术。
1981年  到浙江嵊山岛休养,期间创制“竹壳笔”,研习书法。
1983年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罗工柳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1997年   “罗工柳艺术回顾展”于炎黄美术馆举办。
2003年  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造型艺术“终身成就奖”。
2004年  10月22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罗工柳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