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专题: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

来源: 文: 图: 点击量:1546 时间:2016.12.30

中国工笔画正走上复兴之路,复兴不是复古,而是这门衰微已久的艺术获得新生。
生命在于运动,艺术的发展在于创新。工笔画的创新,纵向要对传统中那些有生命力的、闪光的东西做更深层地开掘。横向要面向现代,目光四射,摄取一切外来艺术的营养,化为我用。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放眼世界。我们怀抱着民族的信念和特点,豪情满怀,我们正信心百倍地走向未来。
去年,我们集结在烟台,建立了“当代工笔画学会”;
今年,我们向大家献上这一份薄礼——《当代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我们宣告:“工笔这寂寞之道已经不寂寞了。”
谨向所有为这个展览会出力的团体和个人忠心致谢。

潘絜兹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于北京

作为国内工笔画领域历史悠久、规模大、学术水准高的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主办的“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81 美术馆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工笔画盛宴。

展览策划委员会为关注工笔画在创作语言、文化传承上的具体演进和面对的挑战,呈现当代工笔画多元发展路径,策划了三个部分:历史回顾部分通过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和大量史料、实物展示,从学术层面梳理中国工笔画近百年来的生成与传承、“源”与“变”。学术提名展部分选取了工笔领域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在当代性探索上表现较为突出的工笔画家,并为他们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展示空间,通过多媒体互动、历史场景重现等方式展开了专题个案研究,此部分获得了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社会征集部分自今年年初启动,组委会专家严格坚持学术性、公开性、公平性原则,从4500 件投稿作品中精选了240件作品展出。这部分相对整体和集中地展示了当代工笔画家关注生活、关注人民,对创作观念、语言形式以及言说方式的新探索。这些作品有反映传统山水花鸟和文人意趣的清雅之作,也有弘扬建党、纪念登月,反映少数民族、国际友人、都市乡村、民生新象的时代主题性创作、亦有对消费文化、环保题材的触及,部分作品在形式风格和技法创新上尝试了传统元素与当代语言的结合,一些青年美术家更是努力在构图、视角、用色等方面寻求突破,结合吸收水墨、装饰画、油画、水彩、漆画等表现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尝试探索工笔画表达新的可能。

一、艺讯网专稿

CAFA观察丨“匠心”与“文心”之争:工笔何以当代?

二、新闻动态

“工•在当代”今日启幕:探究中国工笔画的多元维度

“工•在当代”新闻发布会举办 将全面呈现当代工笔的生态面貌与时代精神

三、展览前言

范迪安:工笔画的当代新维度

四、艺术访谈

冯大中:“工笔”不应停留在一种形式上

白桦:尊重历史,回归现实

曾健勇:用水墨的方式,面、立体及空间的问题

程保忠:“工笔”的核心就是一种“工匠精神”

婷竹:生命原本就是一场出走式的回归,而艺术只是一种生之证明

方政和:架设一段时光,摹写自然的收敛之美与古典的象外之意

贺祖斌:艺术可以作为批判的工具,也可以是安抚的良药

黄欢: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敬畏之心

黄威:“工笔”的核心是一种“工”而不“匠”的精神

贾宝锋:真实面对内心情感,积极挖掘有效资源,都会产生美好的意义

传真:人文关怀始终是美术创作的出发点与宗旨

李月林:“传统语言的当代转换”,“我”的意义尤为重要

栾剑:艺术之魅力就在于无止境地探索与创新

罗翔:工笔是对“尽精微致广大”的一种精神诉求

斐:艺术是以思想为起点的消遣、放松、沟通和独处

牧羽:控制水去形成水纹的过程,可能会让我和古代文本产生某种关联

煜:“工”和“写”只是表现的方法

荷生:工笔不仅是形式,更应该是一种精神和内涵

颜海蓉:关于“纸”的修辞

天幕:工笔只是我创作方法的一部分

郑庆余:只要作品是“忠实”的,那么必定既是“传统”的,也是“当代”的

相关推荐

BING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