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2013级访问学者作品汇报展,于2014年6月5日开展,为期一周。
访问学者是带着自己的问题,在导师研究课题的指导下,在美院进行各自的研究性学习。访问学者的访问形式相对自由,但每位访问学者在创作思想和绘画技术上,都有各自明确的方向。在美院一年的学习中,大家实践深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关注绘画技术的研习,有的关注教学教法的学习,还有的,在材料拓展的学习上倾注更多心力,因此,作品呈现的面貌带有明显的差异性。
在导师谢东明教授《油画表现语言与现实生活》课题组中
来自中国西北地区的访问学者边文刚,长期关注西部风土人情,上川风貌以及人文宗教的油画表现,在课题研究中,重点关注油画人物表现语言的时代性特征,将研习重心放在人物精神内涵的挖掘和个性表达上,同时他也关注油画风景表现中的地域、人文特色的表现,和中国当前的内在人文精神的深度表达。
访问学者李飒则关注当代社会中人的精神问题,在油画语言上更注重个人化的表现形式,呈现一种社会疏离化的人文状态。
在导师马路教授《中国形象的发现与表达》课题组中
访问学者张留峰,根据自己的兴趣、学识修养和能力特色,尝试一种把佛家文化和中国的大山水精神融合在一起的表现方式,创作了《色界天》系列组画,从西藏风景入手,运用较为写实的表现手法,追求佛家辉煌、空灵且神秘的画面气息,欲呈现一种平静并富于佛家哲理的画面意境。
访问学者周伟华的作品,更加关注全球化背景下,当下中国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折射出的种种社会问题,及其背后的危机。他用结构和拼贴的方式表现了当下中国的浮华世相,并对其背后隐藏的问题给予了适当的提醒,作品是他个人创作轨迹的延续和发展,呈现了一种反思性的态度和开放性的文化立场。
访问学者孙霞,则从特殊教育涉及艺术疗愈的角度,思考绘画语言的表达,在导师的引领下,从形式与媒介的探索入手,展开绘画语言的发现之旅,创作了《音过了无痕》系列和《雨花· 印记》系列,尝试摸索具有共性的形色结构,并从油画材质中找寻适当自身表现的“中国式”融合点。
文/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