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 返回
写生路上——古城山村中的写生考察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18.05.21

考察小分队: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2016级、2017级小分队
考察地点:河南洛阳佛光来定写生基地
带队教师:黄勇 张正霖 陈旷地 冯雪 王彦慧 石佳 侯鑫
作者:王彦慧

四月的花家地,杨絮开始飘飞,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美院写生季。油、壁、版、雕,各个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陆续离开北京。艺术管理与教育作为一个新生的学院,下乡写生考察肩负着不一样的任务和使命,他们要在书本之外的“艺术现场”(艺术实践和艺术史)积累更加直观和丰富的视觉经验和理论。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来定村写生基地对面的五佛山上,这中原大地、古都洛阳城郊的山村在鸡犬相闻声中苏醒,这是千百年来不曾改变的周而复始。写生同学们的到来,为这原本偏狭、沉寂的村子带来了喧闹和生气。田间、道旁,他们选定中意的风景,便支开画架踌躇满志地构思起那第一笔颜料的落笔之处。

初夏的山风裹挟着中原暖温带丘陵特有的气息,穿过林间、溪谷,拂过驻足其中的观察者的面颊。麦田因地制宜地散布在山间,麦子刚刚抽穗,泛着未经世事绿色;间或有一两片油菜花地,蛋黄色努力绽放的花朵,开到旺处略显颓靡;梧桐与国槐正逢其时,在漫山遍野的绿里点缀上紫色和白色。往山谷深处走,会看见三五成群废弃的老宅,灰瓦土墙将时间封存在过去。静止的风景中,偶尔会见到农民采摘香椿、槐花,举手投足、晦暗的背影,让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对于艺术管理与教育专业的学生,色彩写生并非是专业训练,它的目的是让未来的艺术研究、策划、管理者对视觉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有切实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使对艺术的探讨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和文字之上,艺术实践为其提供了一个更为直观和技术性的侧面。从光色原理,到色彩的要素、调配和对比,再到色彩与情感的关系,色调的选择和处理。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梳理,将映衬在心中的感觉世界再现于画布。这一写生实践使理论专业的学生从“纸上谈兵”的旁观者渐渐过渡到“谈纸上之兵”的参与者。

洛阳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惊人的地上遗存与丰富的地下文物,使洛阳在漫长历史的辗转流变中成为重要艺术史现场。龙门石窟,罗列着从北魏到唐宋的佛造像艺术;洛阳博物馆,聚集着从殷商汉魏到隋唐五代的遗珠;白马寺,虽然早已看不到汉明帝初建时的面貌,但在不断焚毁与重建中,中国佛教“祖庭”的脉络绵延不绝;古代壁画馆,则是一个研究从西汉到宋元古代绘画的第一手另类资料库。从这些跳出书本的艺术史现场中,同学们获得的不仅是课堂知识的佐证,更多的是激发视觉记忆、打通区块壁垒的启示。

写生考察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同学们的经历和收获却是满载的。走出学校和课堂,走出档案文献的抽象思辨,走进广阔的天地,走进艺术的现场。在实践与考察中收集第一手的视觉材料与经验,使得艺术的理论学习成为言之有物的科学性研究。

宣传部 何逸凡/编
2018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