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美院快讯 << 返回
“民艺兴乡:非遗技艺扶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交流会” 在黔西南州板万村举行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18.05.23

2018年5月5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贵州省文化厅非遗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的“民艺兴乡——非遗技艺扶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交流会”在崇山峻岭中的美丽山乡——黔西南州册亨县丫他镇板万村举行。

此次会议是在文化与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下,依托非遗司所组建的传统工艺工作站,国务院扶贫办以及贵州当地政府的力量共同组织的。会议的主旨在于会同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多方力量,通过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术支持,共同为非遗技艺介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新办法。

会议得到黔西南州、册亨县、丫他镇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嘉宾们更亲身感受到了板万村的欢迎热情,村民们换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以自制米酒、糍粑与五彩饭迎接嘉宾,用最隆重的礼仪欢迎来自四海的嘉宾。


板万村民以隆重礼仪欢迎与会来宾

会议在板万梦想家小学内举行,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主持。文化与旅游部非遗司管理处调研员张晓莉,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贵州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李安鹏、贵州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陆勇昌、黔西南州文物局局长范国铃、册亨县委常委、副县长左志明、副县长方华,县非遗中心主任张合胤、丫他镇党委书记周昌勇出席了会议;册亨县委书记邓启鹏专程在会议前赶来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文化部非遗司建设的新疆哈密、湖南湘西、贵州雷山、浙江东阳、云南大理、云南剑川、四川崇州等传统工艺工作站代表及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央美术学院乡村建设高研班学员也出席了会议。挪威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原院长Karl Otto;北京绿十字发起人、总顾问、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员会秘书长孙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工作组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华东;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院长、贵州雷山传统工艺工作站站长赵罡;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乡村研究项目负责人Stephen Peterman 等国内外乡村建设专家与建筑学者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在板万梦想家小学内举行

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团队与当地政府及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栏目一起,在吕品晶教授领衔下,完成了“最后的布依家园”——板万村的改造。《108户布依族人的家, 吕品晶让梦想照进古村》见文末)改造涉及“教育、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次保护与改造的行动意义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一次乡村实践、一档电视节目,还可以看成是一次在册亨——这一国家级贫困县进行的关于“精准扶贫”的有益尝试。

因此,在会议开始,吕品晶副院长就提出:召开这样一个“在村”的现场研讨会,就是希望与专家学者、政府负责人及非遗传承人一起,探讨传统非遗手工技艺如何有效地融入国家“精准扶贫”大战略,如何起到维护自然环境与传统人文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与文化产业,保持地方人文特色,解决失业与人口流失,拓宽群众文化生活以及丰富劳动形态及乡村产品形式等多种作用。也就是说,民艺不仅要扶贫,民艺也要兴乡。

主持上午会议的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院长、贵州雷山传统工艺工作站站长赵罡教授在发言中提及,板万村的深化建设与扶贫支持工作,自2016年改造初步完成后就从未中断,板万的8名绣娘在2017年作为文化与旅游部及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学员,赴苏州工艺美术学院进行了培训,返回村落后,她们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的传统技艺水平与村民经济收入的提升,这也是通过非遗技艺的传承培训,来介入扶贫工作的一个例证。

册亨县方华副县长为与会来宾介绍了册亨布依族自治县的一些基本情况。作为全贵州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册亨县的脱贫之路有自身的复杂性:它既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贫困县,贫困涉及面大,贫困程度深,又是国家的限制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区示范县,是珠江流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保护任务要求环境优先,不能走破坏生态的脱贫与发展之路;同时,册亨县又有“中华布依族第一县”,“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中国低碳试验区”等多张名片。综合以上的情况看来,以非遗技艺与传统文化推动的全域内文化与旅游发展,是册亨未来脱贫与振兴的重要抓手。“走进生态之旅,感受田园之美,享受布依之风,体验宜居之地”是册亨未来发展的目标。

贵州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陆勇昌也指出,以往非遗保护,往往是把单独技艺门类拿出来,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保护,有时会与原生土壤脱节,与生活脱离。而今天在板万看到的,是另一种办法,是把非遗保护的重点放在村子里、寨子里,是活态的保护,这也将是贵州未来非遗保护的一个重点思路。

著名乡建学者孙君以自己在贵州台江的扶贫乡建工作经验,为册亨及板万未来的乡村振兴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是深度的脱贫攻坚与乡村发展特别需要培训人才,城市里工种细分全面,而乡村目前却相对贫乏,有些地方甚至只有唯一的职业——农民”,这导致了年轻人无法真正返乡,因此政府对人才的细分化培训要特别重视;其次是对发展项目要专注,要以点带面,以高端引领,不要多点撒胡椒面,集中重点突破,同时发挥村集体的作用,有效带动脱贫与致富;另外,在建设时要“运营前置”,明确功能设置后,再行建设。最后他也提出,册亨及板万也应充分利用与美院合作的优势,以艺术家们的“求真性”来驱动乡村的振兴与发展,做出自己的特色。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华东教授也谈了自己的感想,他认为乡村振兴归根结底就是“人的振兴”,在物质建设已经极大充实的情况下,一定是要与人的培养与发展联系在一起;而今天看到板万村民的生活方式,就是一整套自己的活的文化,我们要总结、发挥这种生活化的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出力。


乡建专家们为非遗扶贫与板万村建设建言献策

文化与旅游部非遗司管理处张晓莉调研员也分享了亲历板万村后的感受,她谈到:板万村山高路远,而央美吕品晶教授带领团队在这样的一个村子里耕耘两年,在保留布依村寨原貌基础上,学校、手工坊、酒坊等生产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倾注了心血。而且,他们对村子的改造并没有“一建了之”,两年间仍不断跟进,持续从外部加以扶植。吕教授联系苏工美,在非遗研培计划中支持整建制地把当地绣娘赴苏州培训,培训后绣娘们又带着活力回到乡村,影响着周围乡亲。这个村子正在显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这是“外因”的作用。另一方面,当地各级政府、文化部门深刻地认识到非遗传承发扬不仅是村民手中技艺的提升,也关乎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百姓脱贫和乡村振兴。他们的主动作为与具体的行动,这是“内因”。内外诸方有共识,有合力,才有这样的好局面。今天很多传统工艺工作站的代表在这里学习借鉴,分享经验,鲜活的案例也给“站友”们带来更多信心。参会的代表很多都是在业界有建树有成就的领军人物,希望大家聚在一起集思广议,能给板万的未来增添新的希望。也希望以此为平台,吸纳更多有识之士,为非遗保护,为传统工艺振兴,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下午的会议,主要发言的是文化与旅游部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各站代表及负责人,他们不仅介绍了各自工作站的工作情况,也从非遗保护、发展、创新的角度,为乡村脱贫与乡村振兴提出自己的观点。


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代表,北京木真了时装有限公司王晓琳董事长发言


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代表,剑川县文体广电局段素媛副局长发言

雅昌文化集团雅昌艺术基金会秘书长李迺昕介绍了新疆哈密工作站如何为当地绣娘与文创企业之间进行牵线搭桥的工作;北京木真了时装有限公司王晓琳董事长则谈及了企业与湘西本地民间非遗传承人之间的合作,她将企业通过工作站扶植当地传承人的过程称之为“感恩”,是多年从民族传统中获得无限灵感的木真了服饰对文化传承的反哺,一种应尽之义务,她也将会在未来海内外更多服装大秀中去更多的推广弘扬中国传统非遗技艺;崇州工作站代表,崇州市委常委、宣传部廖冬雪部长介绍了崇州当地的非遗技艺传承发展工作,并提及与央美的紧密合作对当地非遗传承工作产生的重要作用;东阳工作站,大理工作站,剑川工作站等其他工作站代表也介绍了各自的工作情况及对非遗技艺如何介入精准扶贫的认识;到会的彝族音乐人莫西子诗不仅是著名歌手,同时也加入了乡建者的行列,正着力推进在家乡凉山彝族村寨建设音乐图书馆,他提议让更多美学的东西进入到乡村,去感染和影响村民;最后,黔西南州当地的文化旅游从业者也结合本地实际,对未来乡村建设的发展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会议期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刘丽萍、中国画学院谢青副两位老师也利用这短暂的一天时间,为册亨中小学三十余名师生进行了现场写生课教学。


刘丽萍老师为册亨中小学师生及村民进行现场写生

嘉宾们也在会议间隙,参观了板万村锦绣坊与布依酒坊,与布依绣及布依纺织绣娘、布依传统biangdang酒制作人交流,并选购特色布依手工织布及刺绣作品。


与会嘉宾参观板万布依酿酒坊


板万村锦绣坊内工作的绣娘

会议结束后,与会嘉宾来到板万村中心广场,聚集在布依非遗传习所戏台前,在落日余晖下欣赏了村民原汁原味的布依戏及“八音坐唱”,歌手莫西子诗也用歌声与村民进行了互动与交流。


板万村民在表演布依传统音乐“八音坐唱”


彝族音乐人、歌手莫西子诗以歌声与村民进行交流

雷大海/文
雷大海  宋颖 李文 腾张仕林  秦家琛/图
宣传部 何逸凡/编
2018年5月18日